解放日报:世博会 一次科技“嘉年华”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2日 10: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解放日报

  十年前的夏天,还是高中生的笔者坐在高考考场里,第一次接触到“世博会”这个概念。

  那一年上海语文卷的作文题,是为正在准备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上海,设置一个主题。当时,笔者设置的主题,是“科技大合作”;而一位朋友写的是“环保与可持续”。我们相约,十年后,看谁猜对了主题。

  时隔十年,当年自己和朋友的“预测”似乎都命中了。十年前的“环保”,对应于今日的“低碳”,是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绕不开的议题;而正是借助于科技的力量,这一切才有实现的可能。

  从世界最大的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到园区内零排放的环境友好型汽车,再到每张门票中嵌入的小小芯片……科技,已渗透上海世博会的每一个细节。

  “我希望上海世博会成为一次‘嘉年华’,对科技成果真实的感受、无尽的憧憬,都将在这里体现!”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的心愿,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从2005年起,科技部与上海市启动了“世博科技”专项行动计划,先后启动了230余项科技项目。5年来,成千上万名科技人员、办展人员力求让最新最好的技术运用于世博会展览及配套保障中。

  还记得2006年,记者采访同济大学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束昱教授,束教授告诉记者,为了让世博会的地下风景和地面风景一样 “阳光灿烂”,他们不仅在实验室里搞研究,还派出大量科研人员,多次去中山公园、徐家汇等地铁沿线的“时尚地标”实地勘测,掌握上海各大地铁枢纽站的数据,考虑将自然光接入地下的多种方案。4年后,束教授和同事们当时提出的看似“超前”的理念,已然变为现实。绵延1公里的世博轴上的阳光谷,通过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喇叭状开口,将阳光从40多米高的空中“采集”到地下,同时将新鲜空气输送到地下。

  正是有无数个像束昱教授这样为世博实践科技理念的科技工作者参与,高深科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变得这么近,这么近。

  历届世博会都是一个展示各大企业最前沿科技成果的舞台。还记得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时,“丰田馆”等企业馆因为展示了大量高科技的新产品,成为整个展会中的“明星展馆”,引得全世界参观者纷至沓来。那么今年的世博会,又会出现哪些企业明星?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不过,长达7年的办博历程中,中国企业致力于技术创新,积极参与世博的精神,已经得到肯定。负责科技世博项目的政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的企业从来不说,他们投了多少钱,还缺多少钱;相反,他们与政府说得最多的是,现在距离目标还有多远,如何改进新产品,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科技部数据显示,实施“世博科技”专项,政府每年有8000万元的投入;如果算上全国各地企业围绕世博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所投入的有形、无形成本,“世博科技”的潜在价值,远远不止8000万元。说不定,中国的“明日之星”企业,便在这个过程中诞生、成长。

  讲到世博会与科技,很多人都熟知这句话,“一切始于世博会”。从埃菲尔铁塔到电话机,从冰淇淋到热狗,这些最初亮相于世博会的新鲜玩意儿,现在已成为一些城市的地标、一个时代的象征,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稀松平常又离不开的东西。

  也许有人会说,世博会的发端和繁荣,正好是上世纪初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机器时代”迅猛到来的时代缩影。加之地域阻隔、通信不便等客观条件,才产生了万人空巷争睹“万国工业博览”的奇迹。如今的21世纪,互联网早已把全世界连在一起,新科技新成果每天都在诞生,并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传播,今日的世博会,还能有同样的震撼力,还能留下同样经典的成果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当全世界的智慧汇聚在一起,探讨展示人类与城市、人类与科技、人类与自然这些人类社会终极命题时,那种“大美”,是无可比拟的。

  不过,目前唯一不确定的是,本届世博会,到底哪项科技成果会脱颖而出,成为“海宝一代”挥之不去的记忆,并影响未来几代人的生活?

  也许,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也许,是新能源汽车。

  也许,是日本馆的“紫蚕岛”,是英国馆的“种子圣殿”……

  一切都有可能。这,就是“科技”的魅力。

责编:王华

打印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边看边聊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