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7日 17:1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一种出厂价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售卖到患者手中,利润达1300%(5月17日《新京报》)。
“劫道儿的不如卖药的”,这本是一句笑谈。可面对“1300%”的利润,实在是让人难以笑出声来。世界上有这样的好事吗:你排队挂号甚至托门子找关系请客送“红包”,赔上一大堆笑容最后却得接受对方“1300%”的利润,除了医院,你还能在哪里看到这种景象?
报道中说,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过高。他举例说,头孢国家定价7块多钱,市场上最贵的卖到90块,三甲医院采购的绝大部分后者。
这些年来,沉重的医疗负担与教育、住房一起成为最受百姓关注的“三座大山”之一,因为“治不起”而引发的人间悲剧未曾绝断。翻翻报纸,隔三差五你总能看到那些面临死亡威胁却又苦于无钱医治的患者,特别是一些孩子那或明亮或空洞的眼神。这种痛感已非一两个人所独有,其牵扯到的社会神经已密布我们身边,在这种大背景下,除了那些拥有优质医疗保障的少数人群,谁又敢说自己不会沦为其中的当事人?
正因如此,这些年来围绕医疗而推出的种种改革曾经一度热闹。但在这个“1300%”的利润面前,那些所谓的“医改”被证明其生命力是何等脆弱,你要求药品招标?好的,那我就“不买7块的,就买90的”,在利益面前,本就存有诸多漏洞的政策迅速被一个个挟势而来的“对策”打得头破血流。这个“1300%”的利润,就是“战胜方”的赫赫战果。
而这纠结在一起的种种利益纠葛是如此盘根错节,或属历史遗留或有客观因素,这也是多年来“医改”之刃迟迟未能痛下狠手的原因吧?但不能否认的是,如今已有强大的利益链条在如鱼得水,尽享其乐。正如房地产市场的规范与整顿一样,都需要面对利益相关群体的重重阻力。“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诚哉斯言,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在这“1300%”的利润面前,任何改革措施,特别是那些触及根本的措施也必将会受到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阻挠与动摇。
但面对一边是百姓“治不起病”的疼痛与哀号,一边是“1300%”的利润的脑满肠肥,任何有志于构建和谐、打造公民幸福与尊严生活的社会都不会无动于衷。“医改”之刃不仅要落下,而且还要直指要害,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缝缝补补式改革,从重新定位医院“公益”与“营利”的玄妙开始入手,铺展开一个最大程度惠及普通公民的医疗新局面。
责编:赵春晓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