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峰:谁制造了1300%的药品暴利?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8日 13:5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沈阳晚报

    朱慧卿画

    在湖南湘雅二医院,一种出厂价每瓶15.5元的芦笋片,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售卖到患者手中,利润达1300%。(央视5月16日报道)

    “白衣天使”开出的药品,且是癌症患者的救命药,利润竟高达1300%,这样的事实,无疑令人切齿痛恨。但是,可恨的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一系列显性外在的环节,就是“1300%药品暴利”的全部和终极制造者吗?事情恐怕又没有这么简单。

    一个必须注意到的细节是,湘雅二医院药品采购的负责人周虹告诉记者,“医院包括芦笋片在内的所有药品都是统一采购的”,“这个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价格定的也就是213,湖南省的物价公报上”,“招标是185.22元,我们顺加是15个点嘛”。虽然,记者随后调查发现,湖南省2010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中,芦笋片的指导价并非185.22元,而是136元;但这仍足以说明,1300%的暴利,既来自于医院医生的逐利,更来自于政府胡乱的“价格指导”,后者甚至是构成暴利的最主要来源。

    那么,原本出厂15.5元的药品,为何在经过招标采购之后,就会出现暴利性质十足的136元离谱指导价格呢?不得不说,所以如此,实际上是目前早已内在矛盾异化了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一个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自2001年实施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本意原是为降低药品采购成本、避免药价虚高而设计的,但由于与此同时又实行了所谓15%的“顺价加价”政策——“即医院购进的每一种药都可以在进价上加价15%卖给患者”。于是,现实中的药品招标采购,事实上逐步蜕变成了一种“竞高价”而非“竞低价”的制度。道理很简单,既然“顺价加价”是建立在药品进价基础上的,进价越高加价也越高,那么,无论是医院还是药商,显然都不会有“竞低价”的兴趣,而只会热衷于高价药、越高越好。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边看边聊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