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巢江淮:我奋斗了18年,怎么还是“蚁族”?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6日 16:0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由湖北省人才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完成的“湖北省‘蚁族’调研报告”25日出炉。报告显示,武汉“江蚁”数量为3万—6万人,近半数“江蚁”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八成“江蚁”出身“穷二代”。(5月26日《长江日报》)

    若干年前的一篇文章《我需要奋斗18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反映了一个农村挣扎着出去,在大都市奋斗的青年,和一个都市出生成长的青年,能平等的坐在一起喝咖啡,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情。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只有通过考试,进入高等教育的门槛,拿着红彤彤的的毕业证,才有希望进入城市,才可能成为“城市人”,才能享受“一起喝咖啡”的待遇,这也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写照。这篇文章曾引起广泛的共鸣,至今,仍留在不少人的记忆里。

    时过境迁。在新的历史时期发生着新的变化:其一,农村人不必通过上大学这条道,也可以成为“城市人”,进城打工便可;其二,当农村的大学生们跨出高校的大门,并不能轻松地走向“咖啡厅”,就业形势的严峻让他们止步。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便成为城市的“蚁族”——受过高等教育、低收入、群居。“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他们同样奋斗了1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却不能“一起喝咖啡”,只能沦为“蚁族”。为何?

    有学者总结了“蚁族”产生的几个原因:一、大学扩招;二、大城市之外的地区就业机会少;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四、社会阶层分化;五、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六、当前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有资料显示:从家庭出身来说,“蚁族”的家庭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和县级市,来自于农村的50%多,县级市的20%多,来自省会和直辖市的,仅占7%。蚁族的“发明者”廉思一语道破:越是平民出身的孩子机会就越少,这正是“蚁族”悲剧的社会根源,也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社会现实。

    我奋斗了18年,怎么还是“蚁族”?若干年前,“奋斗18年”还能实现“喝咖啡”的目标,虽然公平滞后了18年,但总还给人以希望与期待,给人以奋斗与努力的动力。现如今,相当一部分人无论怎么努力与奋斗,都难以与“目标”有缘。当知识难以改变命运时,知识就会“贬值”;与此同时,知识贬值又会加剧两极分化。这样一来,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而另一方面,“毕姥爷”的子女注定上“星光大道”。社会不公平元素是蚁族的“巢穴”。只有当公平就业、公正待遇、公开竞争等元素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蚁族”才能“乔迁”。

 

责编:赵春晓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边看边聊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