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5月31日透露,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就国民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的结论之一是,认为应该对充分竞争行业的企业降低税负,让出空间,使这些企业提高劳动力价格。(《新华网》6月2日)
一方面,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83年的56.5%下降到如今的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反应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已经由1978年的0.16上升到2009年的0.47,据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夏业良判断,我国基尼系数目前仍在继续上升,实际上已超过0.5,大大超过了0.4这个国际警戒线。这说明我国社会利益共享机制已经发生严重断裂,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仅事关劳动者的“体面”与“尊严”,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路径很多,有的治标,有的治本,有的甚至毫无效果。比如吴晓灵委员建议的降低企业税负的建议,就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甚至是毫无效果的办法。因为企业减税与工人提工资并不必然对应,企业减税了,企业自觉将所减税负变成工人加薪,表面上看工人的劳动收入增加了,但工人的劳动收入与企业的利润比例并没有变。如果企业减税了,企业直接将减税作为利润,而不给工人加薪;或者企业生存压力小了,进取发展变慢,也没有办法给工人加薪。
其实,居民收入、劳动者报酬所占比例能否提高,主要是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没有蛋糕可分,二是居民、劳动者凭什么来增加分配的比例。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