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针对近期沿海多个省份先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6月12日指出,廉价劳动力“并非现阶段中国吸引外资的首要因素,提高劳动工资符合中国整体经济与产业趋势,应让更多产业工人与社会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与此同时,“十二五”规划中负责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制定小组正在征集意见,下半年将制定一份完整的收入分配改革“十二五”规划。若一切进展顺利,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该规划将交由两会代表表决。届时,一直被认为缺少统一进程规划的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将明确方向和时间进程。
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是不需讨论的问题。如果继续压低劳动力成本,必然意味着全球制造业所产生的污染继续往中国集中;同时原材料和终端产品“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也必然导致商务部发言人所说的“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的结局。如是,中国经济和百姓生活将长期受到“输入型通胀”和“内生型通胀”的双重挤压。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持久,对中国的长久环境和资源破坏就越深。
因此,公众迫切需要看到收入分配改革的决心和勇气,看到具体明确的改革时间表和清晰可行的改革路径。
减税加薪、打破垄断、同工同酬,历来被视为提高普通劳工收入的法宝。这一切目前还不太乐观。仅就目前正在修改的《工资条例》而言,其核心政策之一的“同工同酬”,就可能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需要打破“大锅饭”;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人士表示,当前国企的体制还是无法适应;8%的垄断企业职工,常年拿着55%至60%的全国工资总额,更是难以啃动的硬骨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