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4日 16: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他表示,一些部门及所属单位仍存在违反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涉及金额34.84亿元,在审计署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10.95亿元。(中国青年报6月24日)
粗读媒体披露的审计报告信息不难发现,有的中央部门在为自己谋福利或提高隐性收入方面费尽了心思,有的甚至显得毫无技术含量近乎堂而皇之。仅就已确认的假发票列支金额计算,56个中央部门均摊高达254万元。这只是一个可以确认的底数,如果算上其它林林总总有待进一步深挖的资金,到底有多少钱以眼花缭乱的名目,勿容地装进了个人腰包,审计报告并未具体告知。不过,仅以现在公布的数据不难想象中央部门福利之优厚,以及隐性收入之高。
颇耐人寻味的是,刘家义审计长特别表示,中央部门已纠正自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54.40亿元,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2.94亿元,并制定了91条落实审计建议的具体措施。只是不知,刘审计长所指的已纠正和已整改,是表明连同那些已落入腰包的收入又一个不拉地回吐了出来,还是下步在工资中逐步扣减,抑或挖东墙补西墙,仅仅做到了眼下的账面摊平?
不可否认,作为庞大的部门,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审计报告中提到中央部门存在的问题中,相当一部分与一般性的工作失误失策看不出有什么必然的关联,相信没有人会认为忙着给自己发福利或提高部门隐性收入是因为一时的粗心大意。当类似以提高自身收益的潜规则广泛存在时,姑且不论上行下效,忙于部门利益之风自然难免甚嚣尘上。
一直挺厌恶部门利益这一说法。理论上讲,职位雷同,就个人实际薪资而言,只可能在某些补贴方面有些细小区别。部门利益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想必不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抢着多干工作,争着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在于那些人所共知的潜收益。当我们对部门利益争夺之风只是频频假以协商与妥协的视角审视时,实际上是忽视或者说是无视公权对本当秉守自警与自律基本原则的公然抛弃。
公权部门本来就是靠纳税人供养,政策之内的待遇当然应该保障,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灰色收益,则不应成为纳入收入的理由。毕竟公权掌握着太多的资源,只要愿意,无处不存有权力变现的可能。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政策外收入的存在,客观上也影响了公众对公权队伍实际收入状况的正确判断,也必然加大了提高公权队伍合法收入政策通过的阻力,当然还可能会令那些兢兢业业的老实者蒙受误解。
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承认部门利益的存在确有必要,但承认并不能等同于默认这种非制度性的潜规则可以上升为显规则。恕本人愚笨,因为本人确实看不出部门利益被认同的任何必要,如果放任部门利益大行其道,很难说公权不会因为一已私利,变着法子挖政策的墙脚,到时就不只是这堆假发票和违规发放补贴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