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复兴时评 >

刘畅:管理人口不能老拿“户籍”说事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5日 16: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日前颁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强化了“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也就是说,此次普查不依赖已有的户口信息,而是侧重记录人口的“迁移流动、社会保障、住房情况”等基本信息。据说,这样规模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最新信息显示,此次普查登记从今年11月1日到10日进行,普查人员将敲开城乡住户的家门,以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等形式,获得第一手数据,以此“查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人口普查不同于户籍登记,户籍登记更多地强调人口管制和权利限制,未经户籍审批和授权迁移的流动,尚没有完全获得政府管理层面的认可,在一些地方,也很难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比如医疗、就业、子女教育、保障性住房等。以至于去年早些时候“甲流”疫情刚刚扩散之时,北京市卫生部门规定,“甲流”疫苗供应有限,户籍人口优先注射。尽管此规定并未得以实施,却引发了舆论的质疑,被批评为户籍歧视的“北京样本”。

  其实,户籍改革的严重滞后,不光导致了公共服务上的尴尬,在户籍人口反映的信息上,也出现了失真、失效的情况。以北京为例,近年来,拆迁、迁移、流动现象比较突出,像东城区、西城区等中心城区的人口,迁至通州区、朝阳区居住,而出于孩子上学等原因考虑,这些人口外迁时,并不迁移户口。有的人已经搬离10年,但户籍仍留在原地,由此产生的“人户分离”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城市的普遍现象。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