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丁永勋:消毒餐具之脏折射“基本信任”流失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3日 10: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在外面餐馆吃饭,我一般不用带包装的消毒餐具,而要求提供散装的餐具,主要不是为了省那1块钱,而是我认为它根本不卫生。不止一次,我发现刚打开包装的“消毒”餐具,边缘还有黄澄澄的油渍。餐具消毒了没有,一般很难看出来,但连洗都没有洗干净,就有点太说不过去。

  央视的调查,验证了我的判断。在河南、云南等地,所谓的餐具集中消毒企业,更像一黑作坊:污水横流、苍蝇乱飞,洗碗水反复使用、抹布一天才洗一次;消毒机器基本没有,或者有也不用,碗筷消毒基本靠太阳晒……(8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样“消毒”法,原本没毒恐怕也会带出毒来。类似情况,不只是记者调查的地方有,在一些大城市也同样存在。

  原本,消费者到餐馆吃饭,提供干净卫生的餐具,应该是必要的服务内容,早年间从没有听说过,吃饭还要为碗筷买单的。不知从何时起,饭馆餐具也要单独收费了,越来越多的餐馆,不再提供散装的免费餐具。为了吃得干净些,这样的“潜规则”咱也忍了,令人气愤的是,原来收了费也没有消毒,1块钱等于买了一层包装薄膜,既不卫生,也不环保,这么折腾一圈,唯一的贡献是创造了1块钱的GDP。

  食品安全,最近很受关注,在关注吃的“内容”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天天都要用的“容器”。目前,餐具消毒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后面的黑幕更是惊人。对此,不能不引起重视。

  从餐具消毒黑幕中,有人看出了暴利的诱惑、规范的缺失,也有人看出了监管的乏力。卫生部也回应称,餐具消毒涉及饮食卫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卫生部门也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如有必要,将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再出台更详尽的监督管理规范。当然,这些都是必须补上的缺口。但是,面对层出不穷的公共安全漏洞,也不能把宝全押在管理规范和加强监管上。制度往往是滞后的,而各种安全问题又防不胜防,谁知道下一个黑幕,隐藏在哪个环节?在公共安全问题上,需要社会成员之间有基本的信任感,不能总拿大众的健康和生命,来检验法规是否完备、执法是否够严。

  从问题奶粉、地沟油到假消毒餐具,更大的问题还在于道德的溃败、信任的失守。饭馆要提供干净的餐具,不能用明知有害的原料,这是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法律的规范、监管的介入,但像餐具是不是洗干净、操作前有没有洗手,这些日常的细节问题,多数只能靠自律,时时派人盯着,“执法”成本太高,也不现实。

  小时候农村没有理发店,只有走街串巷的剃头匠,虽然条件非常简陋,但每剃完一个人,剃头师傅总要把剃刀放在开水里煮一下,既是清洗,也是消毒。这是他们这个行业的“道”,没有专人监管,也没有相关标准,一切全靠自律。这是民间近乎本能的商业道德。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分工越来越细,更需要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正是有了“基本信任”,才使得各种商业活动有序进行,市场经济欣欣向荣,才使得我们社会得以正常可持续地发展。而“基本信任”流失、商业道德溃败的结果,是以邻为壑,人与人之间互设陷阱:你给我吃地沟油,我给你提供未消毒的餐具,你又吃了他卖的问题奶粉。社会运行成本大大提高,最终也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

  重建基本的商业道德,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不仅可以弥补行政和法治的缺失,也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安全些。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