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茆琛:对“三俗”绝不能边打边捧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8日 08: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西安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6日,重庆一家都市报对凤姐拍广告进行了上千字、图文并茂的报道,并冠以“镜头揭秘”之名吸引读者眼球,低俗之风跃然纸上。

  近期,对文化产品中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媒体和社会再次掀起了抵制热潮。但是,不少媒体和人士并未停止对低俗内容的报道和传播,甚至一边痛批某人表演低俗、不堪入目,一边详细介绍其衣食起居、星座血型乃至泳装艳照。面对“三俗”之风,社会一时形成了“一边狠打,一边追捧”的怪现状。

  “边打边捧”现象的本质是假打真捧。首先缘于一些机构和媒体过于看重低俗内容带来的高收视率和点击率,以及随后而来的广告收入。

  近年来,不管是由网络活跃至传统媒体的凤姐,还是从选秀、相亲节目中炒上网络的“伪娘”们,他们及其幕后推手肆无忌惮地打破传统观念,赤裸裸迎合社会的“审丑心态”,利用观众和读者的猎奇心理,吸引广泛的注意力。这些作品的推手,为了经济利益,把社会责任感放在了一边。

  “边打边捧”现象还凸显出当前我国文艺产品的匮乏。近年来,我国国产电影票房出现井喷,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产品创作的全面提升。在重庆等中西部城市,小剧场话剧难得一见,除电影之外,吸引年轻人的文艺活动多是大型明星演唱会。政府精心策划的广场文艺演出,观众中也少见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能够登堂入室,也表明健康、美好的文艺产品的创作远未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打击“三俗”要规范不负责任的媒体和机构;要扶持、培育健康、美好的文化产品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此外,我们也需要正确、积极、有力的社会和文艺批评,帮助公众区分作品的良莠、层次,推荐优秀作品,批评低俗的作品。 茆琛(新华社记者)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