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杨于泽:中国富豪捐光财产未必是福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0日 08: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最近,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号召富豪们捐出至少一半身家用于慈善事业,已得到美国40名富豪响应。两人计划今年9月来中国,明年3月到印度,游说富人捐款。但世界首富、墨西哥人卡洛斯·斯利姆近日已公开拒绝两人的号召,称其财产必须用于向重要的社会工程放贷。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发出号召以来,国内舆论通过赞扬美国巨富的“财富观”,向国内富豪作出了道德暗示。中国贫富差距巨大,数千万人还衣食、看病有虞。如果中国富豪跟美国富豪一样热心慈善事业,很多穷人就会成为受益者。

  但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到底是靠慈善,还是靠发展?也许两者并不矛盾,慈善与发展,我们可以鱼与熊掌兼得。经济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加,每个人都蒙其利。而富豪捐钱做点善事,也会有人受益,社会就会多些暖色。

  问题在于,慈善指向消费,而发展有赖于扩大生产,两者还是存在矛盾。慈善与发展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也大不一样。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增长已达极限,发展无求于积累,富豪捐钱无损于经济运行。而在像中国、印度和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巨大,财富必须变成要素,投入生产。

  假设中国富豪捐出全部私产,整个国家彻底均贫富,每个中国人的年收入也不过3800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人是接近4万美元。均贫富的中国人还是很穷,由此可见,慈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的第一要务还是发展。而发展离不开投资,需要资本,也就离不开富豪的私有财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私有财富作为资本投入生产,参与利润分配。财产是私有的,但作为资本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后,私有财产实际上已经社会化了。

  回头再看私有财产和慈善,我们就会有新的认识:美国富豪倡导的慈善,实际上是把私有财产抽离生产领域,用于救济穷人,资助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而富豪不捐出私有财产,其财产也不是被富豪消费了,其绝大部分还是在生产领域为社会服务。

  就拿墨西哥富豪卡洛斯·斯利姆来说,他现在拥有535亿美元财富,但他没有私人飞机,不喜欢奢侈品,生活开销全部从自己2.4万美元月薪中支出。他的535亿美元私产,实际上还是被社会占有着,这跟捐了有什么两样?

  美国富豪,实业家有之,投机分子有之,遗产继承人有之。钱不捐出来,未必有利于生产,倒真有可能被奢侈消费掉。中国积累私人财富的时间不过30年,亿万富豪大抵是些实业家,从投资的需要来看,他们不是钱多得要捐出一半,而是资本积累不足。近几年来,中国已有一批上市民企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崩盘,民企经营者则走入穷途末路。最近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在资金方面,也不得不寻求“外援”。

  美国经济非发展中国家可以同日而语,美国富豪的“活法”也非中国企业家可以效尤。早在190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就宣布“停止为获得更多的财富而奋斗”,他卖掉公司,全部私产用于慈善。比尔·盖茨从微软抽身,做全职慈善,也是在他登顶世界财富榜之后。如果中国企业家把财产从生产环节抽出来,不事生产,而学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做慈善,那决非中国之福。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