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8日 08:4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广州日报
因为违规超时施工,导致噪音扰民严重,广州市泰康城广场旁边的某工程工地半个月之内即被市民投诉30次。更令人惊讶的是,该工地从5年前施工以来,相关部门已接到投诉219宗,但违规施工情况依然如故。
被投诉几百次,“最牛工地”仍然我行我素,到底是对投诉电话不够重视,还是人手不够处理不过来,别人不得而知。但类似公共服务电话“不管用”的现象却并不少见。
失窃了、遇到紧急情况,公众最先想到的就是110,可是经常打不通,或者打通后出警慢,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据《三湘都市报》报道,长沙市向韶村一家超市被偷,可当邻居们报警时,110电话打了1个小时都没人接,结果盗贼将店里洗劫一空;《钱江晚报》的一则报道则更让人痛心,温州市民秦女士因为丈夫突发疾病向120 求助,在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120一直没有人接听,最终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至于公共服务电话打通后先逼人听一段音乐,再加上让人心烦的广告词,几乎成了这类电话的共性。
与公共服务电话的“遇冷”相比,一些商家的服务电话不但效率高,而且态度好,很值得公共服务部门借鉴。打电话到酒店订座,咨询商场的促销时间,向家政公司预订钟点工……服务员在电话中不厌其烦地解释、聆听,直至给到满意的答复为止。
同是服务电话,为何“冷热”不均,给人“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呢?一方面受“消费者是上帝”的影响,在商家眼中,消费者打来的电话就是利润的来源,当然不敢得罪。可在一些公共服务部门看来,市民打来的电话与己无关,大可推、拖甚至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商业服务的收入和服务态度好坏直接挂钩,服务电话态度不好,一旦被投诉,说不定就会被炒鱿鱼。而公共服务电话的服务态度和收入无关,更不会炒鱿鱼,缺乏这个硬性约束,服务态度好坏就全凭个人职业素质了。
代表着公共权力的服务电话,服务态度却不如商业服务电话,如此强烈反差值得深思。倘若把公共服务态度也和收入联系起来,又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