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徐锋:“挟尸要价”照片“打假”背后的玄机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3日 08:3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广州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我们的一些同胞在面对见义勇为的年轻生命时,竟能保持如此的冷血与贪婪!既然这种事实确实存在,我们就应该勇于裸露疮疤并去积极疗治,而不是相反。

  对于《挟尸要价》照片“打假”风波,“金镜头”奖评委会回应,目前证据显示,照片基本事实没问题,“造假”一说不成立。最终结果预计今天公布。

  至此,这一“打假”风波基本尘埃落定。回顾这番波澜,当《挟尸要价》照片获得“金镜头”奖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后,救人大学生们就读的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在自己博客上突然发文,质疑该照片的真实性,声称“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牵尸靠岸’”,而非“挟尸要价”,并指责《华商报》、《新京报》误读误导、新闻造假。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拍摄者张轶被迫提供全套现场照片自证清白,当时在场的《华商报》记者郝建国则愤然发文驳斥李玉泉,并表示“不排除启用法律手段追究其民事责任”。

  确实,李玉泉部长的质疑博文,一度让人们有些晕,也引起一些人的附和。不过,稍加分析却不难发现,这次的“打假”风波中存在数处可疑之处——

  其一,敢问李部长是以何身份发表“打假”言论?如果是代表校方的权威表态,理应通过媒体、光明正大发布才对,何以只在博客上抛出一篇莫名其妙的博文,却不愿接受记者采访?如果理由充分,何必偏偏以神秘网友的方式“打游击”?

  其二,事发一年里不曾“打假”,为何李部长选择在照片获大奖的时刻突然跳将出来?做新闻和搞宣传的,都知道一个道道:一个“负面新闻”影响力有多大,往往与事件中的某个“符号”息息相关,公众也正是通过这个“符号”认知这个“负面新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能否定或弱化这张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符号性的“挟尸要价”照片,即使否定不了事实,也能明显降低“负面影响”。身为大学宣传部长,应该深谙其道。通过照片打假这种貌似正义的举动,看似在为几个“无辜的老渔民”申诉,却更像一种有预谋、深思熟虑的危机公关行动。以假新闻“干预”真新闻,这似乎成了某些人权力惯性下的共识。

  其三,当时据说并不在现场的李部长,何以言之凿凿;而目睹了那场令人绝望的丑恶交易的很多人何以都莫名失语?本来,“挟尸要价”照片是否造假,在场者一问便知,何以却只闻李部长一人在唱独角戏?鉴于某种常识,人们不难猜到,当时在场的长江大学学生和后来赶来送钱给捞尸队的辅导员,由于学业或工作关系,很容易受到某种诱导或压力,即使内心愤怒而煎熬,却被迫选择沉默。

  面对这么多疑点,联想到拍摄者张轶“迫于当地压力太大离开荆州”,再联系媒体披露的当地某种惊人的生态利益链条,对于李部长的吊诡“打假”行动,我们只能猜测,或者是受到某种地方力量的操纵,或者被当地“捞尸队”黑恶势力买通,或者他早就有了一种内化到骨髓里的“自觉维护地方形象”思维,从而甘愿被千夫所指,进行新闻搅局。

  一张图片的获奖以及突如其来的质疑声,再度让国人回想起那个令人脊骨发寒的冷酷场景。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多么希望这确实是一张造假的照片,因为我们实在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们的一些同胞在面对见义勇为的年轻生命时,竟能保持如此的冷血与贪婪!但是,既然这种事实确实存在,我们就应该勇于裸露疮疤并去积极疗治,而不是相反。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