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郑荣来:成龙“零存款”让人敬佩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3日 09: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著名演员成龙,不止一次地表示,他10年前就捐出家产的一半,用于公益事业。他还准备做到身后 “零存款”。这“零存款”虽然还只是一种许诺,却可见出一种活法:生前努力赚钱,身后把钱奉献给社会。

    关注成龙其言其行,他是堪称乐善好施之人。这些年来,国内每有自然灾害,他总是慷慨捐钱捐物,并亲自到灾区慰问,献歌献艺,献出热心肠。他在演艺界中也许并非首富,却是有号召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受到他的粉丝和社会的尊敬。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已深深地融入国人的观念之中。救死扶伤,帮穷济困,赈灾解难,救人于水火,解生灵于倒悬,从来被视为高尚之举,被人称颂,被人讴歌。凡夫俗子,都知道此为义不容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金钱有多寡,只要尽力而为,便是这美德的显现。人们不在意钱物之多少,却称赞每一个真诚的善行。

    成龙的“零存款”之说,表明他对金钱的认识的彻悟。许多慈善家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存起来的钱不是自己的,捐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把钱捐给社会意味着另一种存放”等,都是对金钱的脱俗的认识。《红楼梦》“好了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也就是小沈阳说的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了”。因此,“零存款”就是明白人的一种境界。

    古来的乐善好施者,都不在乎失去的金钱,却看重善行的意义。苏秦散千金“以赐贫友”,李广将为官40年所得赏赐“尽分其麾下”,还有“尽分俸禄以赈活乡里”者,后人都给予好口碑。最被后人传颂的是春秋时期的范蠡,他也许就是最早的“零存款”者。

    范蠡助越国勾践复国后,为免兔死狗烹的命运,星夜逃离越国,泛舟湖上,浮海至齐国,耕于海滨,后又到陶。他经商十九年,三致千金,财聚巨万,又三次散尽千金,扶贫济困。李白称其“千金散尽还复来”。所谓“千金散尽”,也就是“家无余财”,其实就是“零存款”。范蠡的“三聚三散”,成为历史的佳话。

    当代的许多富商巨贾,也都热衷公益,赈灾扶贫,架桥修路,奖励教育,救济残疾,斥资数以百万、千万乃至亿元计。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华侨,都不乏这样的人。他们虽不能救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但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的义举并非出于宗教的力量,而是因为他们的血管里流着中华民族的血!他们奉献的虽然只是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但所汇成的却是一股澎湃的血流。

    当美国的比尔·盖茨捐出全部个人资产580亿美元,用于资助全球的教育和医疗等慈善项目之后,就有舆论提出:期待中国出现下一个比尔·盖茨 。但在中国,把财产留给子孙,是承袭已久的传统。普遍的观念,就是要让后代把自己留下的“基业”保住,并发扬光大。长久的封建社会,连江山、政权都当作遗产,一代一代传下去。一分钱不给子女的事,自然寡闻鲜见,风气更是难以形成。

    如今,时代在进步,观念在转变。虽然尚未出现中国的比尔·盖茨,但成龙的承诺,却是一种先声。他的资产,与连续13年位列全球首富的比尔·盖茨相比,有小巫大巫之别,但这并不重要,风起青萍之末,未来也许会渐成风气。

    “零存款”是对富人而言,一般民众不在此论。当此许多儿女生活难有保障、父母难免后顾之忧之时,当此攒钱25年还买不到一套住房的当下,要他们“零存款”那是无的放矢。现在儿女常有靠不住的,存款防老,就成了最靠谱之一法。

    身后“零存款”,是开明富人的一种选择,社会还是有所期待。

(郑荣来 原题:可敬的“零存款”)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