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7日 19: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复兴评论
作者:几又
新学期江苏版中学语文课本删除了《雷雨》、《孔雀东南飞》、《阿Q正传》等众多名篇。负责人表示,“所选篇目不再以意识形态划分,而是让语文教材回归到语文、回归到人文。”不过,此事还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中新网9月7日)
教材的每次改革,总是引来公众灼热的目光。教材之所以能受如此厚遇,既因像《雷雨》、《孔雀东南飞》、《阿Q正传》这样的名篇曾经哺育了几代人,一时挥别,感情有些失落;也因为公众对教材已经习惯并遵守那幅老面孔,似乎教材就应该一成不变,万古千秋。
客观地讲,即便以今天的视角与价值标准去衡量,这些名篇仍不乏夺目之处。但如果放之于社会现实背景又不难看出,作为哺育引导“祖国未来”的教材,本就应与时俱进,否则我们也会因为墨守陈规,至而令学生错失那些更具“含金量”的知识与智慧。
教材改版如此引人注目,这既有长期延续的惯性因素,潜意识里已经墨认并臣服于这种被统一的教材以及教学模式,当教材包括教学模式神圣化后,哪怕一点微不足道的改革也会异常艰难。高度关注的背后,还有应试教育对我们肌体无声无息地侵蚀,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并非基于学生知识的丰富,而是担心,这样的改革,会否导致应试标准系统的更改,至而给学生造成应试无章的烦恼。
与我国坚守教材的神圣不可更改性相比,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教材的选择自由度往往很大。像媒体报道的开学第一课,英国小学的老师们上课时基本没有教材,教师讲解完后就给学生发放活页练习,并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和速度的快慢对个别学生发放不同程度或不同量的练习。而美国、日本等国家,教材版本很多,学生选择自由度较大。甚至我国香港地区也“有很多教材,每一套教材的选择由学校数学教师投票而定”。
老师教授学生在于充实知识,换句话讲,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意义。还原教材的本质不难发现,教材终不过是一个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并不能否认教材这个载体保持一定“稳定性”的重要意义,但过于固化死板的面孔,本身就束缚了教材与时俱进的脚步,也与丰富学生知识的本质存有矛盾冲突。
倒是以为,当前需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革的精神,改革才能不断更新知识,甚至还可以为踯躇不前的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一缕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