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梁江平:慈善不仅需要陈光标,更需要我们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8日 16: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华龙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为呼应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中国之行,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9月6日在其公司网站上刊出了公开信,承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陈光标成为中国第一位“裸捐”的企业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向中国富豪倡议捐赠的慈善晚宴,据说响应者寥寥。甚至有人把盖茨和巴菲特中国之行的慈善晚宴当成了“鸿门宴”。

  看多了“富豪们的集体冷漠”与“为富不仁”的新闻,陈光标的“裸捐”无疑极具“眼球”的轰动效应、示范效应。

  国人虽有施善的传统,但中国向来不是一个慈善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经历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洗礼,伴随着公民意识崛起的同时,民众的慈善公益意识也日见滋长。

  然慈善社会的形成,尚需整个社会达成共识,“慈善是一种社会责任”;更呼唤慈善救助机制的形成、政府部门的不缺位、相关法律规章的建立完善、慈善基金内部运行规范和外部监管的有效实现。而且,这一切都应在法律的框架下公开透明地运作。否则,仍将无法回答“善款用到哪里去了?”的困境之问,中国的慈善社会也永远只能是“水里月镜中花”。

  当然,更重要的是,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这个世界温暖与冷漠,同大人物有关系,同我们每个人也有关系。慈善不单单是富人的事,慈善也不单单是“捐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慈善不分先后,亦不分贫富贵贱,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其受助者心中的“首善”。人天生怀有悲悯之心,同情扶助弱者亦是人之天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变成一个懂得施善的人。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也是施善,赞美鼓励的话相信没有人不会说吧。有这样一则故事,我且引用如下:穷人问佛:我为什么这样穷?佛说: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穷人: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佛: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即微笑处事;言施:多说鼓励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义的眼光给予别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即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有施就有受,施与受是相辅相成的,施善助人与乐意接受别人的恩惠同样快乐。懂得接受,对慈善社会氛围的形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应该大方地接受别人的施予。而当有了施的能力时,会将善行毫不犹豫地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受助者除了应有感恩之心外,更需要将爱心传递下去,以善心串起你我,以此推动慈善社会的形成。

  善心需要呵护,善行需要彰扬。富人、名人的善举,自然可以通过媒体的聚光灯被无限放大。而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滴水之恩”,对慈善社会的形成,潜移默化之功效不亚于富人的“裸捐”之举,媒体亦有责任加以发现并弘扬,而且,身边人的善行善举更具有效仿而行之的现实可鉴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道德滑坡的今天,善所筑起的堤坝,相信必能阻止恶的侵袭。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