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我们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鲁迅了吗?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0日 12: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沈阳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2010年多地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出现较大调整,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作品被删除,广东版则将《药》换成《祝福》。而巴金反思文革的文章和余华的小说等被新选为课文。(《广州日报》9月8日报道)

    鲁迅不是神,过去他的文章课本占据过多,现在适当删除,补充新鲜“血液”,这也未尝不可。但现实是,中学教材删除鲁迅作品并非出于“正常调整”,而是刻意“去鲁迅化”,最近几年鲁迅从教材中陆续“大撤退”,足以见证这一点。

    中学教材之所以刻意“去鲁迅化”,一是他所著的文章“过于久远”,时代的隔膜,让当代的中学生已经无法读懂鲁迅以及他的文章;二是鲁迅的作品隐含过多的隐喻,而且文字拗口难懂,校园一度流传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证明很多中学生不喜欢学习鲁迅的作品。但上述两理由根本站不住脚。若说时代背景久远,国学内容所涉及年代岂不更为久远?学生“怕周树人“,也怕文言文和作文,难道我也取消文言文和作文训练?

    其实,中学教材刻意“去鲁迅化”,最关键的还是无法看惯、容忍鲁迅思想的无与伦比的战斗性,特别是他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批判以及语言的尖刻。鲁迅作品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已经被有些人认为“过时”而不屑甚至鄙夷了。

    我们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鲁迅了?当然不是。鲁迅的作品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但是,他笔下如阿Q、孔乙己、华老栓式的“典型人物”并非绝迹;他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劣根性至今未除;社会还有更多丑恶的社会现象需要淋漓尽致地去批判。当今的社会,我们还十分需要从鲁迅作品中认识社会、反思社会,需要汲取鲁迅的批评精神,向社会各类丑恶行径投去“标枪和匕首”。 中学教材刻意“去鲁迅化”,让“鲁迅大撤退”,不仅浅薄、无知,而且还会抽空民族精神,让国人成为新时代世界的“矮子”,而不是“脊梁”。

    “中庸之道”、“奴性十足”、“麻木不仁”等,素来是鲁迅批判的劣根性。让中学生熟读鲁迅的作品,倾听他的“呐喊”,焕发出他们的“独立之人格”,这是其他任何作品所不能企及、也无法补缺的。任何时代,中国人都需要鲁迅,以反思历史,反思自己,观照现实。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