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王冲:中秋将至,月饼也疯狂?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7日 09: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今年过节不收礼,不收礼啊不收礼,收礼只收×××。这是大家公认的巨俗却又效果巨好的广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一大特色——逢年过节送礼忙。在2010年的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无人举杯邀明月,也很少有人千里共婵娟,反倒是节日如何送礼让人大伤脑筋,没办法,谁送礼领导记不住,但谁没送礼领导记得清清楚楚。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注意到了这一点。9月13日该报的“中秋公款送礼,卡券暗藏玄机”一文写道,在中国大陆节日送礼中,“卡”的学问是很大的,有现金购物卡,也有可提实物的提货卡,今年北京市场就流行起了阳澄湖大闸蟹的提蟹券。过节送大礼,公款占多数,《联合早报》的记者走访中发现,对于能否开发票,销售人员回答十分肯定,“提供正规发票,来买的都是回去要报销的。”

    文章评论道,中国节前送礼风愈刮愈猛,以致中央每年春节前都要向官员、公务员发布“禁礼令”,但收效甚微。在刚刚结束的教师节,有网民就因送礼风盛行而建议取消教师节。但世风如此,节有何辜。况且收礼、送礼几成全民行为,又岂仅仅一两个领域盛行?

    讲中文的新加坡人了解中国不新鲜,可美国人对此也心知肚明。美国政治博客网站Huffington Post于9 月6 日刊载克莱门斯的博文。他写道:“当中秋来临,每个中国人都想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盒月饼,请注意,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得到月饼、送礼;再得到、再送礼,并且假装很需要、很喜欢。”

    显然,中秋佳节的浪漫和诗意已经演化为物化的月饼和功利性的送礼,遗憾地是,它蕴含的历史和文化逐渐无人问津。幸好,《华尔街日报》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传说。该报网站刊载“月饼疯狂”一文告诉读者,传说月饼里面藏着秘密的纸条,元朝时汉人用它来传递信息,准备发动针对蒙古统治者的起义,这些藏着秘密的月饼在第8个月的第15天传递,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我不晓得,到底多少中国人知道这个关于中秋节来历的故事,如果从一篇外国报纸的报道中才知道这个节的来历,多多少少有些讽刺,把蕴含独立精神形成的节日变为单纯的送礼节,让人感觉酸酸的、怪怪的。

    我尤其怀念小时候在院子里,和家人一起看着圆圆的月亮吃月饼的场景,可如今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人们反倒是吃不起月饼。CNN9月9日发自上海的节目说,尽管没人真的喜欢月饼,可它还是越来越贵。记者在一家月饼店调查发现,去年8块一盒的月饼是60元,今年涨到了68元,这是因为,去年的天灾导致核桃、大豆等农产品减产,价格上涨了25%,月饼也被迫涨价,甚至改用水果、冰激凌、巧克力、蘑菇做馅儿,很是与时俱进。

    CNN说没人喜欢月饼有些以偏概全,德国就有人因为吃不到月饼而抱怨。德国之声9月12日的报道说,德国严格的海关申报制度,给中国的月饼增添不少麻烦

    今年与往年相比,想往德国邮寄月饼确实有些困难。德国之声记者电话采访一名天津的邮政用户,这名女士表示,今年邮局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今年不管是含糖量高还是低的月饼,都不让寄,如果有人执意寄,到了国外海关还是给退回来,因为咱们国家的月饼含糖量过高,超出国外标准。”

    德国之声建议,由于世界各国对食品检疫都有不同标准,那些中国的食品出口企业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制作出符合国外食品标准和安全的产品?否则,也只能被所谓的“绿色壁垒”挡在门外。

    看来,月饼在疯狂之余,更需要一些理性和智慧。(王冲 原题:月饼也疯狂)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