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功利学生与浮躁教师让“大学精神”蒙羞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1日 14: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在17日举办的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等专家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认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德性培养和责任感的培育。杨玉良批评现在的学生急功近利,总希望找秘诀、走捷径,而老师“四处吃请,夸夸其谈”。(《人民日报》9月20日报道)

  《人民日报》为文章取了一个生动的题目:《教育≠成功学》,可教育趋向功利化却已然成了不争的事实。现在的大学教育,被多数人当成谋生获利的手段,学生如此,教师自然也不例外。学生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专业的技能,方便以后找工作;教师教书是一门职业,教给学生知识以获得报酬,闲暇之余,出书讲座的也不少。这无可厚非,只要做好了自己本职工作,就不该受到太多的诟病。关键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只是把教书看成一门稳定的职业,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根本不是花在教书上而是用在了“走穴”讲座、拉关系申报科研课题上,因为这些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与中学阶段评价教师不同,大学阶段评价教师的权利,多半并不掌握在学生手中,而是掌握在一些学术论文机构手中。我们见惯了这样的景象,赫赫有名的教授其实不大教课,基本是在做科研搞研究,即使教课也多是草草了事。奋斗在教书第一线的,往往是那些极力想当上副教授的讲师,干的是最累的活,得到却是最低的报酬。能抛头露面的做讲座的,大多是有资历有名望的教授。唯有这样,才能吸引人去听,才能体现大学的大师之多。实际上,“四处吃请,夸夸其谈”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真正的隐忧是弥漫在大学校园中的功利与浮躁之气。

  教师的心态浮躁,与整体的学术氛围不纯有关,也和工作比重与工资报酬之间的落差密不可分。潜藏在教师身上的这种心态,有意无意之间总会流露出来。原本,整个社会对学生功利思想的灌输就已够多了,再加上大学“最后的净土”也提前沦为一个“小社会”,双管齐下,收到的自然是奇效。简而言之,教师的浮躁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加速了学生的功利化思想形成,而急功近利的学生,反过来又加深了教师的浮躁,就像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一样,两者互相影响着蜕变。

  教师与学生也有无奈。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课题,时常不能获得通过,别人请客吃饭送礼后,抄抄誊誊的论文也可以评职称,在这种环境下,学术操守专业素养从何谈起?学生也一样,好不容易毕业,想找个好点的工作还得托人找关系,学的东西不一定派得上用场,要用的又很多没学过,既然如此,何不从一开头就学习适应功利的社会呢?现实总是逼人低头,理想与信念只好暂时先放一边了,可真正等到想要捡起来的时候,可能早已荡然无存了。

  正是如此,如何使得那些脚踏实地的人,能真正仰望到星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还干净地信仰着“大学精神”。也只有证明这种信仰是值得信仰的,才能真正扫却大学校园中弥漫的浮躁与功利。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