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罗瑞明:同是长江大桥“体质”却大不一样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5日 22: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荆楚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开始为期40天的局部封闭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9月24日《京华时报》)

    长江三桥建成才10年,可谓是“年富力强”,而长江第一桥从58年到现在已经满52岁,进入老年时段。可是一边是弱不禁风,不到一年得修两次;一边老当益壮,50年才修一次;这桥与桥之间的“体质”差距也太大了。

    按说最近10年与前50年相比,不论是造桥的技术、工艺、施工力量都要比原来强得多,尤其是材料都不知先进了多少代,理当要比原来强,最起码“体质”悬殊不能太大,可为什么“老”的那么快?据负责大桥上一次维修的公司解释称,花亿元动大手术,用的是进口新材料,但为了赶工期,施工用的是“土办法”,此解释显然有些勉强。

    要说赶工期,那个大桥兴建不是抢时间,争速度,从没听说那个建桥可以慢慢来; 要说用的是“土办法”,就更说不过去,50年前的办法可以土得掉渣,可为什么人家的“土”风光仍存。退一步说,即使是用“土办法”不当出现问题,一次两次还说的过去,而十次二十次不断的出问题,这就不是“土”的问题,而是无办法,顽症难治。

    如果说与其它地方的桥相比:地质结构不同,气候不同,水流速度不同,确实不好比,可是同一条河流,相隔不到10公里,这桥与桥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由此看来,长江三桥质量差,没有什么更好的推托理由,说到底是人的问题,其一,建大桥之初,基础就不踏实,存在许多隐患;其二,每次的大修没有动筋动骨,而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敷衍了事;其三,没有把好质量好,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而更主要的是,责任不清,执行制度不严,对桥梁的主管者没有进行责任追究,听之任之。

    桥梁质量差不在一地,远得不说,今年以来就出现多起:从南京的“桥粘粘”到上海的“桥塞塞”,再到昆明的“桥垮垮”,如今又出现“桥修修”,这不能不说桥梁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漏洞,这些问题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一旦爆炸为是已晚,因而,有关部门应该有所动,对所有的桥梁进行一次检验,该补救的补救,消除隐患,解决背后的真问题。

    作者:罗瑞明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