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1日 08: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京晨报
“翻遍典籍,最终也没能从史书中找出这样的奇迹:如此多的人,集体去追捧一个怪物,并将其奉为女神。这真的是反讽?真的是放弃?真的是无奈与盲目?”
当下的网络,恐怕再没一个热词,能和“小月月”相提并论了。继芙蓉姐姐、凤姐之后,“小月月”达到新的顶峰,她将没品位、恶俗、矫揉造作、物质主义如此集大成地凝聚一身,无怪乎网友们纷纷质疑——这样的极品,只能是写手制造。但,这并不妨碍“小月月”迅速蹿红,在网民的追捧下,她已荣升“月神教主”……
躲过了凤姐的大风大浪,却没躲过月神教主的来势汹汹。令人不禁悲从中来:我们究竟是怎么了?为何审丑狂潮如此前赴后继?难道没别的值得关注的东西了?难道审美反而成了另类?有点正常的情绪,真就这么难吗?
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能怪罪网民。
首先,每个人的本能都是向善爱美的,但可怕的是,在美的包装下,总藏着太多可怕的东西,随着受骗经历的增多,人们自然会对所谓的美产生厌恶感,换言之,不怕美,而是怕以美的名义“忽悠”。君不见,太多的信誓旦旦,背后却是邪恶与专断,太多的慷慨激昂,总掩护着麻木与血腥,烟花、掌声、口号、塑像……哪个又没掺入过欺骗、掠夺与贪婪呢?畸形的人工建筑,大款身边的美女,这是一个充满整容、丰胸、处女膜修补术的世界,好容易有部影片宣扬“纯爱”,导演又不那么单纯……氛围如此,叫人怎能不审丑?
第二,从古至今,审美只能源于心灵的自由,一首歌曲,再复杂再合理,如果不能给心灵带来快慰,我们为什么还要唱它呢?但在现代化的扭曲下,还有多少美,能从我们的内心中无碍地流淌出来?
第三,审美作为文化,需要一代代人的积累,可盘点家底,我们还剩多少?那么多的古建、文物被毁掉了,剩下的,也被钢筋水泥挤进角落,倒是人工文物和赝品,喧嚣于庙堂之上,当这一切都堂而皇之地存在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批评年轻人不尊重美呢?
翻遍典籍,最终也没能从史书中找出这样的奇迹:如此多的人,集体去追捧一个怪物,并将其奉为女神。这真的是反讽?真的是放弃?真的是无奈与盲目?
“小月月”的出现,是一个警号,如果我们一再忽视这样的警号,我们的道德水准,真有遭遇危险的可能了。(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