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复兴时评:制度公平方可阻挡“弱势心理”蔓延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1日 14: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复兴评论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作者:薛世君

    收入差距加大导致国民“弱势心理”蔓延,不但农民工、大学生、小商贩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自认弱势,“大学教授也是弱势群体”,“医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等声音也不绝于耳(11月11日《人民日报》)。

    农民工吃苦受累还被城市排斥,大学生自命不凡却“现实很骨感”,小商贩起早贪黑勉强糊口,他们自认“弱势群体”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白领、金领、教授、医生这些“体面职业”竟然也说自己是“弱势群体”,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更有甚者,连“房地产商是弱势群体”、“官员是弱势群体”的说法也“横空出世”,直让人瞠目结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指出,“弱势群体”有三大标准:收入消费低、就业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以此衡量农民工、大学生、小商贩,大体不差,收入差距扩大的解释还说得过去,但白领、金领、教授、医生收入不错、工作稳定,为何还喊“弱”?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不光是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竞争的不公平、相对剥夺感的生发——同一单位同工不同酬;同是拿养老金,机关单位就比企事业单位职工高出一大截;都符合条件,公务员招录时偏偏干部子女“近水楼台先得月”,上演“权力通吃”的活剧——都是“弱势心理”的酵母。

    更何况面对不公,你得憋着,稍一反映,说不定就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会有把自己“上访”成精神病人的危险。人不怕穷,怕的是一直穷,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人不怕冤屈,怕的是有冤无处伸,有屈没处诉,公平公正难寻。这种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利益和权益表达渠道的阻塞,才是“弱势心理”蔓延的深层原因。

    但似乎又不仅限于此,房地产商没啥“相对剥夺感”吧,都是剥夺别人,官员也没啥权力“无助感”吧。利益表达渠道更没问题,规则就是官员制定的,而房地产商则是强势利益集团——每遇楼市风云变幻,中房协之类利益代表就积极“上书”。那房地产商和官员的“弱势心理”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就某种角度而言,政策朝令夕改,政府今天托市明天打压,房地产商淹没在不明朗的政策环境中,当然会觉得心里“没底”,吃胡萝卜的时候挺好,大棒一来,不就“弱势”了吗?官员也有官员的苦衷,比如周久耕,因一言之失被“人肉搜索”,面对汹涌民意而被打翻在地时,肯定有一种“现实无力感”;再如李刚父子,本来是一起交通肇事案,就因官员身份而衍生很多微妙民怨,说不定,恰是李刚父子最希望此事能依法处理,好让事件回归交通案件本身。

    在一个规则不明确、环境不公平的博弈过程中,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弱者”,病人感觉被医生开了高价药“弱势”了,说不定转眼这名医生就被“医闹”搞得焦头烂额;一名房奴今日还被开发商毁约涨价,出离愤怒,明日开发商就有可能在拿地时被地方政府坐地起价,敢怒不敢言;钉子户被官员威胁强拆,徒叹无力,说不定第二天这名官员就会因为一句“雷语”而被汹涌民意摘掉“乌纱帽”……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注定了每个人都可能随时沦为“弱者”,“弱势心理”自然也就随之不去。所以,阻挡国民“弱势心理”的蔓延,必须建立清晰明确的规则,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公平的博弈环境。

更多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