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张玉胜:网友热捧“给力”是一面镜子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2日 09: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荆楚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有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11月11日《山东商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向以严肃、刻板的“国脸”示人的《人民日报》,把颇具草根色彩的网络热词用在头版头条标题,彰显其亲民化的“变脸”创新。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给力”标题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体现了公众对此的充分肯定和殷殷期待。希望同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华丽转变的报道内容一样,《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新潮标题,也能成为《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实现与网络语言“接轨”的“华丽转身”的开端。

  长期以来,党报党刊总是摆脱不了一脸严肃的刻板面孔,无形中形成了与展现诙谐、调侃风格的“晚报”、“晨报”、“商报”的隔膜。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公众自费订阅的多半是这些颇带轻松色彩的报刊。在广大网民成为受众主流的现实社会,如果我们的党报党刊由此在新闻报道中大胆引人网络热词,无疑会拉近与草根百姓的距离,无疑会达到“迸发活力”、“激发引力”和“释放能力”的创新效果。

  人民创造历史,同样,人民群众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不但创造着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物质财富,也不断创新着满足人们生活交流需要的时尚热词,这应当同样被视为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即便是同一个意思、同一项内容,换换“提法”也能让人们耳目一新,感到不俗,从而避免视觉疲劳。“根叔”的演讲之所以备受大学生的青睐,除了演讲本身传递的真情实感外,更多的是新潮时尚的青年人从充满网络热词的演讲中找到了知音,弥合了“代沟”。有舆论惊呼: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宣示着网络词语走入了中国文化的“大雅之堂”。这也折射出人们对数十年“一贯制”刻板的“逆反”和对新闻改革的呼唤。

  当然,语言作为社会交流的载体,无论是出于网民智慧的创造还是缘于国外进口的“舶来”,都必须有一个约定俗成、适应“本土”的过程。不能为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陷受众于模棱两可的解读争议之中,只有把经过锤炼达成共识的网络语言搬上纸质媒体,才能完成“口语”荣登大雅之堂的华丽“转正”。“给力”入题,不仅顺应了领导干部多上网了解网络舆情的执政要求,也是党报践行不断改进文风的具体体现。我们乐见更多正襟危坐的党报党刊从《人民日报》大胆启用网络热词的破例中受到启迪,为公众的“快乐读报”而不断创新。

更多 视频排行榜